418255676
长老2006-10-08 17:39:56
楼主
求助
跟帖:24条浏览731次
我想找老师学乒乓球,。(自我介绍:本人直拍,业余中的业余,没有一天的专业训练经验,完全的野路子,自认为还行,但稍有专业水准的对手,我便成为面瓜。)那天在昕超俱乐部打球,很伤自尊,我想尽快从面瓜的行列中脱颖而出。
安分守己2006-10-08

呵呵,练吧,咱俩一样。
4182556762006-10-08
1
乒乓球
(一)问:弧圈球有哪几种?其动作要点是什么?
答: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可分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在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侧旋弧圈,直板正胶弧圈(俗称小上旋)和不转弧圈。以上各种弧圈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分别简述如下:
1、正手加转弧圈球:(以右手为例)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右脚上。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2.正手前冲弧圈球: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度夹角。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腰、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加速度达到最大,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3.直板正胶正手弧圈球(俗称小上旋):与反胶弧圈动作要领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胶粒凸起,胶皮的摩擦系数小于反胶,缺少粘性,触球面积没有反胶大,如果摩擦过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击球时要加强手腕转动,扩大球拍接触球的面积,这是正胶弧圈与反胶弧圈的最大区别。此外,正胶弧圈动作较小,以前臂发力为主,球的弧线较低。
4.正手侧旋:击球准备姿势和整个身体的用力方法与加转弧圈球相似,但在击球时,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倾,手臂自右外侧向左前上方(近似于弧形)发力。在拉侧旋球时,如果击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侧上旋;如果击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内向前发力为主,往往会拉出侧下旋弧圈球。在实践中,一些优秀运动员常有运用。
5.不转弧圈球(亦称假弧圈):初学者可在掌握了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拍形稍后顾,触球的中下部,手臂紧张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转弧圈球。
6.横拍反手弧圈球:
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击球前,将球拍引至腹部下方。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上挥动,结合手腕向上转动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过程中,两腿向上蹬伸。
7.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由于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体的阻碍,手臂力量的发挥受到限制,所以难以拉出象横拍一样高质量的弧圈球。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直拍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加强,为了弥补直拍反手位技术的不足,目前已有许多运动员借鉴横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点,开始运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这一新技术。此项技术对于初学者掌握起来可能难度较大,此处仅作为一种中国乒坛的技术创新信息介绍给初学者,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初学者对这一新技术进行尝试,使之得以普及。其动作方法是: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重心较低。击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内收,拍形前倾。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前上挥动,击球瞬间手腕向右前上方转动,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后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放在两脚中间。
(二)问:拉弧圈球易犯的毛病有哪些?如何纠正?
答:1.在引拍过程中,前臂和上臂在肘关节处的夹角没有打开,而是靠拉肘向后引拍,影响拉球的发力。在训练中有意识地把前臂放下来,配合脚部的转动和重心移动,引拍效果会好些。
2.击球前 ,腰部向后转动过大,形成掷铁饼式的准备姿势,影响向前发力。在实践中,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能够移至击球一侧脚时即可。
3.击球时,球拍过于前倾,摩擦球过薄,使拉球的力量减小,准确性降低,容易打在拍边,出现人们常说的\"飞碟\"现象。击球时球拍不要过于前倾,同时注意手腕向内向前的转动,这样方可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
4、拉球过程中,手臂由后直接向前挥动,成近似于直线型,难以制造拉球的弧线。正确的挥动方法是手臂由右后下方,以肘关节为轴,向左前上方挥动,其挥动轨迹近似于\"小弧型\",这也部分地体现了弧圈球这一技术术语的内涵。
5.肩部过于紧张,动作僵硬。由于弧圈球的动作比一般攻球动作稍大些,因此要做到拉后手臂,尤其是肩部要迅速放松还原,以利于连续拉和提高拉后扣杀的命中率。
(三)问:如何练习拉弧圈球?
答:1、徒手模仿拉弧圈球的动作;2.一人发中路出台的下旋球,另一人练习拉弧圈球;3.一人推移,另一人练习连续拉弧圈球;4.一人正手攻球,另一人连续拉;5.二人对搓,固定一个搓中转拉;6.一人削球,另一人连续拉;7.以上练习,先拉固定点,再拉非固定点;8.上台连续拉上旋球,逐步过渡到2/3台;9、二点对一点的推拉练习;10.不同落点对一点的推、拉、攻练习;11.对拉练习;12.发球抢拉练习;13.接发球抢拉练习;14、拉、扣结合练。
引用 安分守己 于 2006-10-08 18:37:40 的发言:
呵呵,练吧,咱俩一样。
4182556762006-10-08
1
乒乓球2
近台正手位攻球:
1、基本站位姿势、原地步法和重心移动:重心移动的要领是:重心由右脚移向左脚,右脚内扣,左脚外旋,腰髋配合转动。当重心由左脚移向右脚时,左脚内扣,右脚外旋,同样地要配合腰髋转动。
2、直板正手攻球:直板正手攻球的动作要领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身体离台约50厘米,手臂自然放松,保持一定弯度,不要小于90度大于120度,拍面稍前倾(约80度),随着身体向右移动,手臂向身体右后侧方引拍,在来球跳到高点期时,手臂迅速向左前上方挥动(肘部不要夹得太紧,手臂要呈半圆形挥动),击球的中上部,同时身体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击完球后,迅速还原,准备下一板击球
引用 安分守己 于 2006-10-08 18:37:40 的发言:
呵呵,练吧,咱俩一样。
安分守己2006-10-08

理论有了,就差实际了,要很好的结合啊。
4182556762006-10-08
我属于快乐乒乓球
当今,业余乒乓球各式各样的打法用中药铺来比喻一点也不夸张,真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握拍方式看,有直拍和横拍两种,在业余高手中,直拍选手又占了绝对的垄断地位,这和国家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究其原因,这要归罪于历史的沉淀,如果岁月能倒退一,二十了,我想现在的直拍选手当时也可能\"貌式\"一番(那个年代\"貌式\"是洋人玩的),从实战打法上讲,有弧圈球,左推右攻,搓球起板,削球防守等,而弧圈球打法目前又\"领导着乒乓打法的新潮流\",不管是土弧圈,三环路的弧圈,只要是喜欢打乒乓球的人都能折腾几下,本文不想多研究具体打法,只想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侧面来谈谈当前业余乒乓球打法方面的一些现象,供广大球友们评说.
1.实力型打法. 也叫稳健型打法.凡具有这种打法的人,要求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较灵活的步伐,良好的手感和出色的发球技术,打球时不管是进攻或防守,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漏洞,自己无谓失误相对较少.
2.不讲理打法. 也叫狠人野蛮打法.以个别属于这方面的球友为典型,其基本功相对欠缺,上场后显得精力过剩,急于求成地玩耍一锤子买卖游戏,不管对方来球旋转的性质,一律大打出手,从头到尾全部采取\"搏杀\",\"不是你死俺怎能活\",结果未能\"打死\"对方,自己却失误频频,最后弄得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智慧型打法. 也叫善于算计的打法.这种打法的人年岁普遍偏大,但经验老道,基本功较扎实,且手感较好,对旋转的认识深刻,只是由于岁月原因颇感力不从心,只有靠打出刁占的落点,观察对方的弱项以对付之方能取胜,常常打上两,三个球就能看出对方破绽,打法看似不凶,但相当稳健,常使得对手处于\"有劲无处使,报国却无门\"的景地.
4.怪异型打法. 也叫非常规胶皮打法.这种打法以两面不同性能的胶皮作依托,要么一面长胶一面反胶,要么一面反胶一面防弧胶,要么一面生胶一面反胶,利用熟练的倒板技术打出强烈的反差球,制造不同的旋转变化,让对手很难适应,这种打法圈内朋友由于经常在一起切搓一般还能适应,但遇到新鲜对手时往往能出奇效,这巳经是被事实所证明了的.
5.休闲健身型打法. 也叫\"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打法,这种打法是多数球友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打法,不管是平时练习或参加什么比赛,均不计较输赢,只要打出汗,打得高兴,打得过瘾,打饿了回家能多吃两碗就感到心满意足,至于名次之类从来压根就没有想过,属于\"快乐乒乓\"的真正受益者!
快乐乒乓
引用 安分守己 于 2006-10-08 18:37:40 的发言:
呵呵,练吧,咱俩一样。
4182556762006-10-08
1
乒乓情结
让我们在快乐健身中小有提高吧!
引用 安分守己 于 2006-10-08 19:12:29 的发言:
理论有了,就差实际了,要很好的结合啊。
4182556762006-10-08
乒乓迷
乒乓球基本战术打法
一,发球抢攻战术
发球抢攻是我国直板快攻打法的“杀手锏”,是力争主动、先发制人的主要战术。各种类型打法的运动员都普遍采用发球抢攻来抢占每个回合的上风。发球战术运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发球的质量和第三板进攻的能力。发球抢攻战术因打法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常用的发球抢攻战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正手发转与不转
2、 侧身正手(高抛或低抛)发左侧上(下)旋球。
3、 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
4、 反手发急球或急下旋球。
5、 下蹲式发球。
二、接发球战术
接发球战术与发球抢攻战术同样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讲,接发球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运动员的实战能力以及各项基本技术的应用程度。事实上,接发球者只是暂时处在被控制状态,如果你破坏了发球者的抢攻意图或者为他制造了障碍,减弱了对方抢攻的质量,也就意味着已经脱离被控制状态,变被动为主动了。控制与反控制是辩证的统一。常用的接发球战术
1、 稳健保守法
2、 接发球抢攻
3、 盯住对方的弱点处,寻找突破口。
4、 控制接发球的落点
5、 正手侧身接发球
三、搓攻战术
搓攻战术是进攻型打法的辅助战术之一,主要利用搓球旋转的变化和落点的变化为抢攻创造机会。这一战术在基层比赛中被普遍采用。搓攻战术也是削球型打法争取主动的主要战术之一。常用的搓球战术有:
1、 慢搓与快搓结合。
2、 转与不转结合。
3、 搓球变线
4、 搓球控制落点
5、 搓中突击
6、 搓中变推或抢攻
四、对攻战术
对攻战术是进攻型打法在相持阶段常用的一项重要战术。快攻类打法主要依靠反手推挡(或反手攻球)和正手攻球(或正手拉弧圈球)的技术,充分发挥快速多变的特点来调动对方。常用的对攻战术有以下几种:
1、 紧逼对方反手,伺机抢攻或侧身抢攻、抢拉。
2、 压左突右
3、 调右压左
4、 攻两大角
5、 攻追身球
6、 变化击球节奏,加力推和减力挡结合,发力攻、拉与轻打轻拉结合,也可造成 对手的被动局面。
7、 改变球的旋转性质,如加力推后、推下旋;正手攻球后,退至中远台削一板对 方往往来不及反应,可直接得分或创造机会球。
五、拉攻战术
拉攻战术是以攻为主的选手对付削球的主要战术。为了发挥拉攻的战术效果,首先要具备连续拉的能力,并有线路、落点、旋转、轻重等变化,其次要有拉中突击和连续扣杀的能力。常用的拉攻战术主要有:
1、 拉反手后,侧身突击斜线或中路追身球。
2、 拉中路杀两角或拉两角杀中路。
3、 拉一角或杀另一角
4、 拉吊结合,伺机突击。
5、 拉搓结合。
6、 稳拉为主,伺机突击。
六、削中反攻战术
中国乒坛名将陈新华以及第43届世乒赛男单冠丁松成功地运用削中反攻的战术创造了辉煌,令欧洲选手手足失措,无以应对。这种战术主要靠稳健的削球,限制对方的进攻能力,为自己的反攻创造有利条件。它不仅增强了削球技术的生命力,也促进了攻防之间的积极转化,常用的削中反攻战术主要有:
1、 削转与不转球,伺机反攻。
2、 削长短球,伺机反攻。
3、 逼两大角,伺机反攻。
4、 交叉削两大角,突击对方弱点
5、 削、挡、攻结合,伺机强攻。
七、弧圈球战术
由于弧圈球战术把速度和旋转有效地结合起来,稳健性好,适应性强,许多著名选手已用它去替代攻球或扣杀,常用的战术如下:
1、 发球抢攻。
2、 接发球果断上手
3、 相持中的战术运用。
引用 安分守己 于 2006-10-08 19:12:29 的发言:
理论有了,就差实际了,要很好的结合啊。
4182556762006-10-08
乒乓 缘
乒乓球概述
球类运动之一。在中间隔有横网的长274厘米、宽152、5厘米的球台上进行。球直径37、2-38、2毫米,重量2、40-2、53克,白或黄色,用赛璐璐或塑料制成,打时有“乒乓”声,故名。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用球拍击球,击法有挡、抽、削、搓、拉等。球须在台上反弹后才能还击过网。以落在对方台面上为有效。比赛以21分为一局,采用三局二胜或五局三胜制。比赛分团体、单打、双打等数种。
起源与发展
乒乓球运动于十九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最初只是一种活动性游戏,球是用轻而富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拍子阳雪茄烟盒盖之类的木质板,象打网球一样 在桌上打,故称之为“桌上网球”。1900年左右,由于轻工业的发展,球才改成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球。此后,乒乓球运动便逐步发展起来。 第一次大型乒乓球比赛于1900年12月在英国伦敦举行。参加比赛的有三百多人。比赛时,男运动员要穿上浆领子的衬衣和坎肩,女运动员要穿裙子甚至还要戴帽子。
1926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正式成立,并决定举行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五十多年来,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期,运动员使用的球拍虽形状各异,得都是木制的,击出的球的速度慢。力量小,谈不上什么旋转;打法也单调,只是把球推来推去。
1903年,英国人古德发明了胶皮球拍,有力地促进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从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国选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圆柱形颗粒的胶皮拍。击球时增加了弹性和磨擦力,可以使球产生一定的旋转,因而出现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这一打法在欧洲流行长久,不少运动员采用这种打法获得了世界冠军。 这一时期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在欧洲,其中匈牙利队成绩最突出,在117项次世界冠军中,他们获57、5项次,占欧洲队的一半。 五十年代初,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球拍,日本运动员道德在世界比赛中使用,并一举夺取得第十九届世界锦标赛的四项冠军,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由于日本运动员利用这种球拍创造的远台长抽进攻型打法,具有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发球抢攻威胁大等优点,因而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欧洲防守型打法被逐渐取代,使日本夺得了五十年代乒乓球运动的优势,1952年到1959年,在49项次世界冠军中,日本队夺得24次项次,占47%。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一次大提高。
1959年,容国团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后,中国运动员开始登上了国际乒坛。逐渐形成了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在196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既过了欧洲关,又战胜了远台长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选手,第一次夺得了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并连续获得第二十七、二十八届男子团体冠军。中国近台快攻的优点是站位近,速度快,动作灵活,正反手运用自如,比日本远台长抽打法又大大前进了一步。六十年代,中国乒乓球技术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乒乓球运动的优势由日本转移到中国。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
在日本、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欧洲运动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终于取日本弧圈球技术和中国近台快攻打法之长,创造出适合于他们的先进打法,即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的打法。代表人物是匈牙利的克兰帕尔和约尼尔。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的打法,是以正反手快攻为主要技术,用反手快拨快攻力争主动,以正手拉弧圈球寻找机会扣杀为得分手段。代表人物是瑞典的本格森、捷克的奥洛夫斯基等。这两种打法的特点是放置较强,速度快,能拉能打,低拉高打,回旋余地较大。乒乓球运动又推进到放置和速度紧密结合的新高度。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三次大提高。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国际交往和学习研究的加强,各种打法互取长短,使乒乓球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和提高。比如,我国近台快攻、直拍快攻结合弧圈球、横拍快攻结合弧圈球等打法和技术,均有所发展和创新,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现在,乒乓球已发展成为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亦已拥有127个会员协会/是世界上较大的体育组织之一。由国际乒联和各大洲乒联举办的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洲际比赛及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国际比赛不胜枚举。1982年,国际奥委会关于从1988年起把乒乓球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决定,必将激起世界各国对乒乓球运动的进一步重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快地发展。
引用 安分守己 于 2006-10-08 19:12:29 的发言:
理论有了,就差实际了,要很好的结合啊。
4182556762006-10-08
乒乓迷
怎样挑选乒乓球拍底板
挑选乒乓球拍的关键是要挑选好乒乓球底板和套胶,那在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乒乓球底板的材质以及不同的选手适合怎样的底板,乒乓球底板的一般都是多层的,层数不受限制,主要材料一般为国产或进口的纯木,按国际乒联规定,非纯木材料成份不允许超过
15%。目前一些碳素、玻璃纤维、芳基纤维等特殊材料也被运用到底板中来,以增加底板的强度和韧度。
为自己选择得心应手的乒乓球拍不仅是每一运动员,而且是每个乒乓球爱好者追求的愿望。在乒乓球竞技运动中,融速度与旋转为一体的快攻与弧圈进攻技术已成为当前的主流。这是因为使用反胶海绵球拍击球,不仅可以获得近台快攻所需的节奏速度,同样在大力击球时可以获得较快的飞行速度,并且由于反胶摩擦系数高,容易在攻球时带有强烈上旋,球落台时由于强烈上旋的作用还会有时显的快速前冲。所以无论在台上,近台或是离台的进攻,使用反胶海绵球拍都可以较容易地获得更多的制胜因素,因此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使用了反胶海绵球拍。然而现代乒乓球运动仍然包含着多种不同类型的打法与技,战术,这些都会对球拍性能提出不同的需求,因此弄清不同技术类型以及不同的战术要求与球拍之间的关系才能为自己选择得心应手的球拍。
根据打法类型来挑选适合的底板:
(一)
近台快攻型——这是人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乒坛上几十年保持长盛不衰的传统打法,采用这种打法的运动员通常使用正胶海绵拍或反胶海绵拍,世界冠军刘国梁
,邓亚萍就是这类打法中的佼佼者。近台快攻首先要求击球节奏速度快,力争在台面上抢攻来球的上升点和最高点。击球动作幅度较小,多采用爆发国,借力加力等用力方式。为了提高小动作击球的爆发力与突然性,运动员通常先择较重的球拍,单面覆盖海绵胶皮的直拍底板重量应该在95克左右,双面覆盖海绵胶皮的球拍底板重量应该轻一些,一般在。90。克。以下。
近台快攻运动员为了提高球速,要求击球弧线尽量低平,因此多采用摩擦较少,击打较多,使球脱板较快的技术,如 :
快点,快拉,快攻,弹击和扣杀等进攻技术。这就要求海绵较软,较薄,底板的击球感觉比较坚挺,因此运动员通常选择七层板或厚度在 6.5 毫米
以上的厚型底板。
为了保证近台攻球的速度,近台快攻选手通常选择颗粒向外的正胶或表面的粘性中等,颗粒较短,速度较快的反胶。正胶是一种胶质较硬,颗粒向外且较大的胶皮,用它击球速度较快,也能制造一定的旋转,通常应搭配厚度为
1.8 -2.1 毫米,硬度在 35 度左右的海绵 ; 反胶应搭配厚度为 1.5 -2.0 毫米,硬度在 40 度左右的海绵。
(二)
弧圈快攻型——这是综合了旋转与速度的弧圈球进玫型打法,是当前的主流打法。世界冠军孔令辉,王楠,李菊等都属于这种打法。运动员使用反胶涨绵拍。
弧圈快攻打法要求旋转与速度的统一,因此多采用摩擦与抽杀结合的 \" 鞭抽式 \" 进攻技术,如 :
挑打,拉冲,反撕,反带,抹,撇等技术。为了保证击球时能得到充分的摩擦和弹击速度,选用的球扳不仅应该有足够的吃球深度,而且要有足够的底劲。因此运动员多选木质较软,弹性好的独木厚板(毫米左右)或较薄(
5.5-6.0
毫米)的五层底板。弧圈快攻技术在比宽赛中更多运用变化速度与节奏,时而近台,时而离台,时而击来球的上升期、高点期,时而击球的下降期,因此不仅移动范围大,而且击球动作幅度较大,自主发力更多,这就要求球拍的重量较轻,以保证在快速击球时挥摆自如,手感更好。所以选择直板一般是
85 克 左右,特别是双面覆盖海绵胶的直板应该更轻;横板也应该在 90 克 以下。
为了保证弧圈进攻的旋转,应该选择表面粘性较好、颗粒略长的反胶;为了保证抽杀进攻的速度,应该挑选较硬( 45 度以上)较厚(
2.1-2.2 毫米)的海绵。
(三)
快攻结合弧圈进攻型打法——这种打法将快攻技术与弧圈技术结合在一起,具备两种打法的特点,通常使用反胶海绵拍或一面反胶、一面生胶海绵拍,如世界冠军王涛、王晨以及阎森、马林等国手。快攻结合弧圈进攻型打法要求选择既适合快攻又能拉弧圈球的球板,用于快攻与弧圈球结合。弧圈球运用较多的人应选择手感软一些、且厚度较薄的五层底板,反之快攻技术运用较多的人需要选择偏硬的、较厚的七层底板。底板的厚度一般在
6.5 毫米左右,直板单面贴海绵胶的底板重量约在 90 克 左右,双面贴海绵胶的底板应在 85 克 以下;选择横板的重量通常在 90
-95 克 之间。 反胶可选择厚度为 2.1 毫米、硬度在 45
度左右的海绵,由于多数横板的反手进攻都在近台,所以用于反手击球的海绵应该比正手的薄一些,更利于快攻技术的运用。
还有一些人选择使用生胶海绵快攻,生胶是一种胶质软、弹性较大且颗粒较大的正胶,用它攻球速度快,但是旋转较差,因此攻球弧线较平(下沉),选择相应的海绵度为
1.8-2.0 毫米,硬度在 35
度左右;也有人使用长胶或半长胶进攻。长胶颗粒在击球瞬间会被来球压倒,并立即从不同的方向反弹,因此不容易摩擦来球制造自主旋转,所以击球多带有来球的反旋转。同时又由于倒向不同方向的颗粒不等,反弹力的方向也不尽相同,因此回球球弧线飘忽不定。长胶进攻通常选择的海绵厚度为
1.0-1.5 毫米,而且碣度较高,这样既能保持一定的击球速度,又使回球弧线飘忽下沉。
(四)攻、削结合型打法——这种打法虽称之为攻、削结合,但是绝非攻、削各占 50%
,有的人将发球抢攻、削中反攻作为主要得分手段,削球变化只是为了扰乱对手,制造机会,如世界冠军丁松就是这样,最初许多人认为他是防守运动员,把他当守球打结果吃了大亏;也有的人以削球变化作为主要得分手段,进攻只是一种扰对方的战太手段,如国手王辉等。攻、削结合打法的运动员,由于技术掌握须十分全面,为保证削球与弧圈进攻的旋转,通常选择表面的粘性较好、颗粒略长的反胶;为了保证其削球、防守的良好控制,经常挑选厚度适中(
1.5-2.0 毫米)并且软、硬适中( 40 度左右)的海绵。攻、削结合的核心是“变化” ----
旋转变化、攻削变化、落点变化和节奏变化等,因此选用的球拍也要充分体现和适应这种变化。许多人选用两面性能各异的球拍,如一面反胶海用于主动变化旋转和进攻,另一面选项用厚度在
0.8 毫米以下的极薄的海绵配长胶或正胶、生胶;也有人使用防弧胶皮,这是一种弹性低、表面不粘的反胶配合厚度在 1.5
毫米左右极软的低弹性海绵用于削球控制与变化。攻、削结合打法选用的底板通常板面较大,这样的球板手更柔和,控球时间较长。板面较使击球重心前移也有利于离台击球用力。
引用 安分守己 于 2006-10-08 19:12:29 的发言:
理论有了,就差实际了,要很好的结合啊。
4182556762006-10-08
乒乓
我们都知道,我国老一代运动员张燮林70年代夺取世界冠军时使用的球拍,待他退役后还保存得完好无损,如今,已作为历史文物珍藏在中国体育博物馆内,供后人参观学习,这足见我国老一代运动员珍爱球拍,保护球拍,使球拍发挥应有效益的良好习惯。 当我们选择了一块得心应手的球拍进行练习后,接下来,为避免经常更换球拍给自己带好的不适应,影响训练的效率,增加不必要开支等,对球拍良好的维护和合理使用,适当延长它的运动寿命,对于想打好球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人的职业精神。 一块符合规则、可以在正式比赛中使用的球拍,由底板,海绵,胶皮三部分组成。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各自的保养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当今底板的流行趋势已与60年代不同,集中体现在两个物理方面。一是重量轻:60年代直板的重量一般在120-130克之间,横板在150-160克之间,而现在的底板一般在90-100克之间;二是厚度薄:60年代在6-7毫米,现在是5-6毫米。为了追求这两个特点,又要保持“吃球、不震手、底劲足”的良好性能,在选择材料时,就要用材质相对较轻的木材。如:60年代瑞典的底板常采用桦木,而今天的瑞典底板则多采用梧桐木和棱柱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球板的重量。但是,由于材质轻、软、强度弱,底板就更容易损坏。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除了要将底板置于干燥处保存,防止重压、折断外,在打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球板与台面以及地面的碰撞,如在喂多球时,可采用备用板,削球打法的运动员在练习时,动作幅度要与地面适当保持一定距离等,更应避免因为输球急躁,故意摔球拍,用球拍砸球台及打挡板等恶习的发作。
影响海绵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厚度、硬度、弹力、孔径大小、孔径个数等因素。因为海绵是一个膨胀体,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过分牵拉、重压,在温度比较低的地方打球,要注意适当保温,底温会影响海绵的弹性。用单张的胶皮和海绵板的人,在更换胶皮时,要用火烤式电熨头烫,使胶皮与海绵之间的胶水充分溶化,以防因换胶皮损坏海绵。胶水可以使海绵发泡,增加弹力,但与底板进行粘贴时,要使用无毒的专用胶水,这样既可以保护海绵,也可以保护底板。
在乒乓球工具中,胶皮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贴,一类是正贴。反贴中包括反胶和防弧胶皮,正贴包括正胶、生胶和长胶。由于含胶量的不同,反胶胶皮摩擦力较大,表面有吸附作用,粘着力强,胶皮与球接触点不易滑动,有利于增加球的旋转。为了充分发挥这一特点,在使用反胶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胶皮的清洁。不要用有油的手擦拭胶皮。每次打完球后,可用清水将胶皮冲净,贴上塑料薄膜;如果有清水不易去除的脏物,也可用诸如肥皂等清洁剂洗净,晾干,再用。
正贴胶皮含胶量低,齿粒硬度大,摩擦力小,胶皮与球接触,面积小,容易滑动。基于这样的特点,使用正胶时,要特别注意保持胶皮的干燥。如果在潮湿的地方打球,可使用干燥剂擦拭胶皮,以减少胶皮表面的湿度。正贴胶皮的底皮一般都较薄,在与海绵粘贴时,一次不要往胶皮上涂过多的胶水,以防因胶皮打“卷”,造成无谓损耗。
引用 安分守己 于 2006-10-08 18:37:40 的发言:
呵呵,练吧,咱俩一样。
点击加载更多
删除理由:
删除同时踢出此人
转移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