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其土司

长老2004-11-20 18:07:15

  楼主

深圳电台《夜空不寂寞》主持人 胡晓梅
跟帖:1条浏览11872次
主要经历: 1992年毕业于江西大学食品工程系 1992年7月只身闯深圳 1992年12月至今,主持深圳广播电台《夜空不寂寞》 1998年荣获“鹏城青年文明勋章” 1999年获“广东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摘取全国广播电视“百优双十佳”节目主持人评选“金话筒奖”金奖,成为目前中国广播界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连年获广东省新闻奖。深圳新闻奖。中国城市广播新闻奖 胡晓梅的声音在深圳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城市里,拥有很多的耳朵,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她的名字。每晚,都有相当多的深圳人在收音机旁等候她的声音,她为深圳的夜空营造出一个充满温暖、同情、理解的感性空间,在这无影无形的电波世界里,她的嗓音成为了许多午夜未眠人的精神寄托。有人说她是“男性公敌”,她入木三分的分析力是男人所不能及的,她大胆、犀利的硬派女性主持风格曾备受争议。也许正因为这些,她才受到大家的瞩目。 几年前,胡晓梅也曾是怀抱梦想闯深圳的一个打工妹。在她踏进深圳时,身上只有450元钱,她和后来那个名牌节目主持人差点儿擦肩而过。 “从1992年7月到12月这段时间,我的生活漂泊不定,看不到希望。12月初在从西乡镇去深圳的中巴上,偶然听到深圳电台的点歌节目,久埋心底的关于声音的梦想被触动,泪水凄然而下。我打通深圳电台晚间节目《夜空不寂寞》(当时已有此节目)的热线电话,向主持人倾诉来深圳的梦想、挫败、失落……当晚便有不少听众打来电话鼓励我,随后更收到不少来信。当我抱着厚厚一叠听众来信找台长自荐,主动请缨主持《夜空不寂寞》时,没想到这竟是我事业的起点。” 8年的用心经营,使胡晓梅和她的《夜空不寂寞》在这座移民城市成为了一个稳定的文化符号。 “我感觉每次接电话都是一次短兵相接,一次心理上的冒险,因为即便听众提的是以前有人提过的问题,时过境迁,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在变化,新鲜感无时无刻不在电话中跳跃。做了这么多年的情感热线主持人,一点儿都没有厌倦。我对人感兴趣,而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哪怕同一个感情的话题,同一种爱情,在每个人身上折射出来也是完全不同的。感情的话题是无限的,越了解就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我喜欢不断成长的生活,听众听着我的节目相识、相恋、结婚生子,我把关注放在别人身上,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故事,我的目光总是关注别人。 “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语言天赋是大学时的一次朗诵会上,当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站在舞台上,面对下面黑压压的观众,没有紧张感,却好象看到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沉到了清清的水底。当我开始朗涌《简·爱》的片段时,台下突然变得很静——什么都没有了,只有我的声音,它牵引着观众的思想,沉浸在它所制造的氛围当中。” 在深圳这座移民人口比率高达百分之九十的新兴城市里,汇集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和心态的人们,他们在为这座城市的高速发展贡献心力的同时,也承受着紧张激烈的竞争氛围和相对疏离的人际关系所造成的情感需求危机。在这样一个充满怀疑、危机、自我迷失的时代,胡晓梅却以她的声音赢得了近百万听众的信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达成理解、信任和默契的良好氛围,激荡起爱与希望的暗流,对于这座移民城市来说,这是弥足珍贵的。正是抱着这种信念,她的节目帮助了很多人。 在主持“夜空不寂寞”的节目过程中,胡晓梅接触了大量的女性,她发现真正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并不多,许多女人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渺小、软弱、需要依托的位置上,她们说自己的爱,说自己付出了许多,却得不到回报。她们不懂得靠自己获得快乐,这是一种悲哀。 关于成功,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什么? 她坦言:“忍耐,忍耐一切,包括恐慌、绝望、无力、寂寞、蔑视等等,当你无力还击时,忍耐就是前进,它可以使你的翅膀变得更加强硬。”在做节目当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潜移默化地对她的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胡晓梅已经不是一位简单的午夜“脱口秀”主持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代表了一种健康的生活哲学:自爱的生活哲学(尤其对于女性)。她一针见血,拒绝软弱和矫情,拒绝倾听一切完美的借口和托辞。在真实面前,她的态度比坚硬的真实本身还要硬朗。所有的夜晚,她都在讲述一个冰冷的真理:成长的代价是果断接受和果断放弃,成熟的原则是面对痛苦,并坚定消化。她让听众调动所有的感觉来感受自身真实的状况,从而不欺骗自己,对自己保持清醒和开放,激活自身心理的自我康复力。使自己生活在现实中,学会自爱,学会能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发展承担责任,从而成为一个成熟而坚定的人。
1 0
一凝2004-11-20
1
写得真好。一直不明白“我是张飞”的动机,比如说,他(她)有什么必要从东北打来长途,只为了说一说自己编造的谎言?但是忽然,我尝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想。

我是作老师的,有一次在办公室里,无意中听到一个班主任和她班上一个男生的对话。班主任找他谈话的目的是为了遏制他早恋的苗头,但是在那个男生走后,我对我的同事说,我非常能理解那个男孩。他的妈妈患了重病,每个月都要花很多的医药费,因此他几乎没有什么零花钱。而他的爸爸对他妈妈几乎是不闻不问。他还是个孩子啊,要承受这么多,如果他不去找一个精神寄托,有谁会知道,他会变成什么样,会不会崩溃呢?
“我是张飞”到底是什么身份,谁也不知道。但是如果他(她)真的是东北人,不管因为什么发现了北京回龙观的这个网站,并且为之所吸引,也许,他(她)也有自己的理由?他(她)为什么要以几个身份出现?也许是为了发泄,也许是为了博人同情,也许,只是为了证明还有人关注自己,自己还有存在的价值?
当然一切都只是猜想,真相只有他(她)一个人知道。有一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那么,反过来呢?
也许大家觉得我不过是“妇人之仁”,但是我忽然忍不住去想,如果这是他(她)最后的一条宣泄的途径,而现在又被堵死了,那,他(她)会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