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呆虫
资深长老
2014-05-09 16:52:01
楼主
这种作业算几毛?
跟帖:1条
浏览332次
眉眼如画,英气勃发 ——读《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摘要: 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短暂的一生中用自己的良知去翻开了尘封的历史,用自己的坚持去揭穿了血淋淋的真相。 关键词: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良知 正文: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 初识张纯如,是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路上搜索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看到了相关条目下有她的照片,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这个眉眼如画的女子与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历史真相有着怎样的羁绊,随即,我看了她写的书,这才知道,我忽略了这个眉眼如画的女子眉目间,散发着一股无法令人逼视的英气,那富有侵略性的眼光,仿佛要看透这历史的沧桑,同时又饱含着悲天悯人的哀痛。那一瞬,我便爱上了这个女子。 出自张纯如笔下的畅销书《南京大屠杀》,永远的改变了人们看待二战亚洲战场的视角。这一切始于一张照片,照片里,数百名中国平民的尸体漂满江面。张纯如的灵魂因此被触动。这些人是谁?她无法忘怀那一景象。她无法忘怀自己看到的一切。短短几年后,张纯如将这场堪比反犹大屠杀的暴行公之于世。《南京大屠杀》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上停留了10周之久,销量近50万本,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 众所周知,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背景是非常复杂的,在这部极为严肃的著作震惊美国和整个世界的同时,也必然引起了某些无端的质疑和粗暴指责,特别是对于不少不愿正视历史的日本人而言,张纯如的书无疑是“公然挑衅”。在这种情形下,《南京暴行》一书也让张纯如成为积极参与维护抗日战争史实的社会活动家,以及抨击日本掩盖历史可耻行径的斗士。 1998年,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公开发表声明,污蔑《南京暴行》是“非常错误的描写”。这一声明立即遭到中国驻美大使馆以及美国各华侨团体的一致抗议,并敦促日本政府撤换大使一职。张纯如后来与这个日本大使一同接受“吉姆·里勒尔新闻节目”电视访谈时,日本大使居然含糊地宣称日本政府“多次为日军成员犯下的残酷暴行道歉”,张纯如当场指出,正是日本使用的含混字眼使中国人感到愤怒。她还重申了自己写作《南京暴行》的两个基本观点:一是日本政府从未为南京大屠杀作过认真的道歉;二是在过去几十年中,日本政府在学校教科书中从来就是掩盖、歪曲和淡化南京大屠杀。纯如说,只有认罪,日本才会变成一个更好的民族。 2001年9月,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张纯如第一个登台发言。她的演讲博得了与会者长时间的掌声,但也遭到别有用心的日本人的攻击。当场就有两个日本人站起来向张纯如发难,蛮横提出了所谓的“疑问”,张立即据理驳斥,批得两个日本人语无伦次。到会的许多专家学者也站在纯如的一边批驳日本人,两个日本人只得悻然离开了会场。 然而就是这个赤手空拳打破国际社会长达60年沉默的女子,2004年11月9日,终结了自己36岁的生命。这之后的6年,张盈盈,张纯如的母亲,忍痛写下了这本回忆录《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为读者细腻地呈现了女儿的生平:童年时自办的报纸,早年作为新闻记者的经历,一名年轻历史学者的冉冉升起,与儿子的自闭症作斗争的历程,以及悲剧性的自杀。 《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充分证明,张纯如确为她那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同时,《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也展现了母女之间深切美丽的爱与疼痛。 张纯如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巾帼英雄,她对良知的拷问,她对历史的执拗,她对真相的坚持,真真可谓是丝毫不让须眉。香消玉殒,斯人逝去,这位活着时国内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华裔女作家的自杀,竟给整个华人世界带来巨大的震动。海内外华人对张纯如因自杀之死都是一片痛悼之声。截至目前,据我所知,没有哪一个华裔作家之死比得上这位风华正茂年仅36岁的张纯如之死让国人如此感动,如此震撼。 张纯如走了,但在亚太事务研究中心的主持下,纽约以及全美的华人自发举行了张纯如追悼会;全美有198个书报杂志刊登了张纯如身亡的消息,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 她的墓碑上则写着这样一串头衔:“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家,人权斗士”。而在国内,你也会发现,张纯如自杀的消息刊出后短短几小时,报道后面就有好几百条跟帖,并且是一片赞美、崇敬之声,一个个网络读者对这位华裔女作家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点,想必连纯如生前也不曾料到。 其实纯如并不是神坛上供我们膜拜的神祇,她和我们一样是是一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在《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纯如她只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她也会有自己的烦恼,她也会遇到自己承受不了的压力,她有她的欢喜,她有她的悲伤。其实纯如除了研究历史,被称为年轻有为的历史学家,还写了几本书外,并没有什么特别显赫的功绩。尤其是在她活着时,倘若你去问她,她甚至会跟你说,她做的这些,没有什么值得可夸耀的,这是她应该、也是她力所能及的。她的所作所为,所表现的也不过是出于人的良知,出于人类最朴素的爱憎。然而,在这个繁华喧嚣的时代,在这个普遍享受浮躁的社会,不少人恰恰失去了最原始也最朴素然而也是最根本的东西。人生之路且长且艰,有几人能坚持当初的纯真一路前行到底?楚地屈原尝叹: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而当此之世,又有几人醉,几人醒?几人浊,几人清? 张纯如之名“纯如”,出自《论语 八佾第三》“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绎如也,以成。”意为纯正和谐。也许她的名字就是她身上的美德的最好的诠释了吧?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纯如赢得许多战斗却输掉了内心的战争,令人不禁扼腕。愿逝者安息。 参考书目: 《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张盈盈,2012年4月第一版 百度百科
1
0
silentdawn
2014-05-09
1
怀念她IRIS ,希望她的父母孩子家人安好,不要被日本右翼势力迫害
删除理由:
删除同时踢出此人
转移
删除
回复楼主
已有1条回帖